2021年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市召开,慕德贵出席会议并讲话!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2021年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市召开,慕德贵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春茶即将上市之际,2月24日,2021年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结2020年全省茶产业工作,研究展望“十四五”茶产业,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扎实提升我省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充分发挥茶产业的“名片效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现场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李三旗出席会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昌鹏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王贵,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出席会议。

  2020年,全省上下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打出生产销售“组合拳”,克服了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茶产业整体呈现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20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全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贵阳海关检验检疫出口茶叶6577.7吨,货值2.31亿美元,同比增长91.7%,茶叶成为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涉茶人数340万人、年人均收入12351元。湄潭县成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凤冈、石阡、都匀、黎平、正安、余庆、金沙、普安、西秀、思南等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

  与会领导嘉宾参观绿色防控、茶叶专用肥推广、黔茶系列茶树品种推广三大行动成果

  “十四五”贵州茶产业发展思路:

  在分析机遇、剖析问题、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会议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战略思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技支撑、生态为要、文化添彩的原则,围绕把贵州省打造成为世界高品质绿茶中心、全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最大高标准茶园基地、全国最大茶加工集聚基地、全国最大茶产品出口基地“一心二区三基地”的发展目标,坚守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实施路径,深入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市场拓展工程、加工升级工程、基地提质工程、质量安全工程、创新引领工程、融合发展工程“七大工程”,大力推进茶产业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四化发展”,全产业链推进贵州从茶产业大省成为茶产业强省。

  慕德贵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1年全省茶产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630万亩;全年茶叶产量实现45万吨,茶叶产值达到560亿元、同比增11%以上、力争实现580亿元、同比增加15%以上;全年贵州茶叶出口力争实现3亿美元,同比增加30%。

  一、聚焦品牌,引领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关注品牌、争创品牌、维护品牌、崇尚品牌的良好氛围。建设以“贵州绿茶”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大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整合,鼓励企业品牌创建,形成省级公用品牌+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二是聚焦“贵州绿茶”。不断丰富提升“贵州绿茶”内涵,“贵州绿茶”不仅指常识意义上的绿茶产品,核心是突出贵州生产的绿色、生态、干净、有机、安全的茶叶。“绿”是贵州茶叶的本质特征,要在“绿”字上讲好故事,做好文章。三是加大公用品牌授权使用力度。加大“贵州绿茶”以及“三绿一红”的授权使用力度。全年“贵州绿茶”地理标志用标企业要达到800家,“三绿一红”授权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明确企业品牌定位和形象标识,传播好品牌故事,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完善产业链条,助推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切实从基地、加工、市场等方面延伸产业链。基地上,积极引导茶园从传统“粗放型”向绿色“高效型”转变,立足贵州区位优势和风光美景,打造乡村休闲特色茶文旅景区,将美丽的茶园、特色的工艺、优质的茶品、璀璨的民族茶文化有效融合。加工上,促进茶叶精深加工,开发多功能性茶产品,探究茶叶全价利用,重视夏秋茶生产,丰富茶产品供给,提升茶园产出效能,提高茶树资源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市场上,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支持企业研究各类市场、消费群体的偏好和需求,实现营销方式和渠道多元化,扩大有效供给。另一方面突出以茶产业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等“四化”为重点,做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长板。下大力气构建林—灌—草立体式的茶园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健康,减少病虫害爆发式发生频数,从源头上保障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将最先进的安全环保、节本增效、生态循环模式及配套技术全域推广,实现茶园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巩固和维护好贵州生态茶的标杆。打破茶叶是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按照工业化的理念,进行产业链升级改造,向现代化工业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建立完善全产业链标准化,稳定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规模量产,不断提升工业化在全产业链中的比重和贡献率。将提高企业生产规模和集中度作为加工环节建设的核心,引导茶叶加工产能集聚发展。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进优强企业投资重大项目;依托现有园区资源,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辐射联动效应。引导企业抱团打造品牌方阵,按照品牌标准,对标生产、对标检验、对标销售,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不断降低贵州茶叶只作原料茶外销的数量,不断提升贵州茶叶以品牌茶外销的比重。

  第三,做强自主品牌,提高贵州茶直接出口比重。一是推进基地及产品认证规模。进一步扩大出口茶叶备案基地规模,全年达到50万亩以上;通过雨林联盟、欧盟有机等国际标准认证,不断规范提升茶园管理水平。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标对表欧盟、俄罗斯、摩洛哥等国家(地区)的出口标准,聚焦珠茶、眉茶、红碎茶等出口茶单品,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扩大自营出口比例。抢抓国际市场战略调整和“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在巩固绿宝石、珠茶出口基础上,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经营主体申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自营出口;吸引出口茶叶企业到我省建立出口基地和茶叶加工中心;培育壮大自己的出口企业,支持本土出口规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扩大自营出口的比例。四是强化出口服务。巩固提升茶叶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黔茶出口渠道,为茶企开启“绿色通道”,简化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和生产企业备案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引进出口专业人才,加大出口报关等技能培训,进一步压缩茶叶出口平均通关时间。

  第四,培育茶文化,促进文产融合。一是提升茶文化认识,促品牌发展。加强茶文化培育、挖掘和传播,不断增强其文化影响力。二是梳理多彩贵州茶文化。历史上,有迄今164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得天独厚的茶树基因库、汉代关于贵州产茶的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对黔茶其味极佳的感叹,中国现代茶工业的发端--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落地贵州湄潭等。各民族在发现和利用茶的过程中创造的缤纷多彩茶文化更是不胜枚举,如雷山银球茶、安顺屯堡大碗茶、威宁乌撒烤茶、贞丰孃孃茶、黔北三幺台等以及茶花灯、茶歌、茶谣、茶叶传统制作技艺等,堪称茶文化的活化石。随着贵州茶产业的崛起,贵州茶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双手采茶、贵州冲泡等更加引人注目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结合普安县1月前后即可采茶的实际,民间有祭茶的习俗,确定每年元旦都在该地举办“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丰富了茶文化内容。三是紧扣时代特点,研究推广新式茶饮。紧跟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偏好,不断开发健康新茶饮。如抹茶系列产品等。四是讲好茶故事,做好贵州茶文化创作与传播。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挖掘整理茶文化资源,原生态摄影大展在年初就锁定了茶专题,以“贵州绿茶”为核心,创作出版一批茶文化书籍、画册、宣传片等文艺作品,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加大贵州茶文化传播推广。

  第五,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夯实全省茶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集中梳理研究产业加工环节与分散小农户利益联结的问题,努力探索建立更有效更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二是提升加工机械装备水平。加大对本土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的支持,结合贵州产业发展的实际,开发及推广一批适用茶叶机具,提升全省茶叶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全产业链的机械化率。三是突出“贵州绿茶”特色,提高加工工艺。对标对表目标市场,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第六,加强市场营销,全方位助推贵州茶市场开拓。一是打造贵州茶专业营销队伍。以目标市场为主阵地,推动组建类似“贵州绿茶宣传团”式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组织,开展“贵州绿茶十大金牌营销人员”评选,挖掘营销人才,激发社会各界销售贵州茶热情。二是建立营销体系。在目标市场成立相关商协会组织,密切同当地茶行业组织和茶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联系,加强营销的联动性和实效性。三是规范贵州绿茶品牌店。推动“贵州绿茶”在目标市场的茶城、商场、购物中心亮相,搭建品牌展示窗口。四是产销精准对接。以茶博会为平台,对接省内外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加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走出去”开展春茶品茗会、斗茶赛、主题茶会、新品发布会、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培训等茶事活动。五是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继续开展电商培训,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企业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通过带货直播、短视频展示、电商平台等,推进贵州茶线上营销转型升级。

  第七,坚持科技兴茶,推进全省茶产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坚持科技是产业发展第一动力。系统梳理一批高标准茶园建设、初精制和深加工、仓储、包装、物流、营销、茶文旅等环节的重大储备项目和茶产业关键技术清单。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好茶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全省茶树种质资源库和茶树核心基因库,建设好黔茶1号、黔湄601等黔茶系列品种母本园和繁育基地,完善省内优良茶树品种推广体系;大力研发茶叶精深加工制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手段不断丰富和优化茶产品,延伸产业链。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平台及时传播茶叶新技术、新成果,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引进专家团队,建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训基地和工作站,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培育绿色防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好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核心示范点、示范推广区,深化产学研合作。二是坚持人才集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匹配贵州茶产业实际的生产型、科研技术型、营销型和管理型人才,补强全省茶产业人才队伍体系,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建立茶产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乡村、茶企和专业合作社,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广泛开展种茶、管理、双手采茶、制茶、评茶、茶艺师、贵州冲泡、茶叶营销、出口报关等技能培训。

  会议现场

  来源于:黔茶资讯

  编辑:范仕胜

  编审:雷睿勇

Baidu
map